百利宫

百利宫:地处祖国北疆,坐落在中国最美草原、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——呼伦贝尔市,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。

学校始建于1958年成立的呼伦贝尔大学,1977年恢复本专科招生。1992年,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、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盟分校、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、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合并,重新组建成立呼伦贝尔大学。1997年,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百利宫:。2000年后,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、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、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专学校、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、海拉尔农牧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并入。2003年,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高校。2011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。学校植根呼伦贝尔,紧扣区域和行业需求,推进应用型转型发展,2016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,同年入选国家“十三五”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。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。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,建校66年来,为社会输送10万余名各类人才。

学校现有三个校区,占地76.15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37.33万平方米、教学行政用房21.03万平方米。学校设有18个学院、1个实验实训中心、3个研究中心。现有教育、旅游管理、农业、体育、美术与书法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,本科专业54个,涵盖文学、艺术学、理学、教育学、法学、工学、历史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和农学十大学科门类。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、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、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、国家民委“一带一路”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、全国畜牧总站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1个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基地1个、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、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、内蒙古自治区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1个、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1个、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个,形成了以“优势学科专业为引领,特色学科与关联专业良性互动、协同发展”的良好态势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。

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.4万人,其中,硕士研究生87人。教职工1271人,其中专任教师804人。专任教师中,“双师双能”型教师233人,具有高级职称的412人,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696人。自治区教学名师7人、教坛新秀7人、教学团队8个,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11项,三等奖7项。42名教师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一、二、三等奖,获内蒙古自治区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2项。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,共获得一等奖3人、二等奖8人。

近五年来,获批国家级项目17项、自治区级项目249项;新增部、自治区级科研平台10个;发表科研论文1610篇(其中高水平论文313篇),获发明专利17项、实用新型专利75项,外观专利4项,软件著作权315项,成果转化1项;荣获各级各类科研奖项218项(包含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3项),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,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“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”1人。

学校积极开展校地合作,打造高校、地方和社会共同进步的格局,不断加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项目研究工作,着力推进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,各级科研项目立项数量逐年攀升,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,推动地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,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人才引领行动深入开展,形成较强的科技支撑能力。

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,与俄罗斯、蒙古国等多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,连续1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“涉外院校信誉等级一级院校”。

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一中、二中、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围绕自治区“六个工程”,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“五大任务”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“两件大事”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“三北精神”、积极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“北疆文化”品牌,秉承“明德致和、笃学尚行”的校训,遵循“以人为本、依法治校、改革创新、服务地方”的办学理念,发扬“艰苦奋斗、求是创新”的呼院精神,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紧紧围绕服务呼伦贝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,整合资源,加大对优势和特色学科投入,大力发展“新工科”“新文科”“新农科”和教师教育,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奋斗、为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!



数据截至2024年9月